毋庸置疑,长江的防洪形势因为三峡工程的修建而改观。但作为一条雨洪型河流,因暴雨而引发的洪水具有极强的季节性。长江中下游洪水的突出特点是峰高量大、来势凶猛;另外,三峡大坝以下还有80万平方公里的汇水面积,尤其是支流众多、水量较大的洞庭湖水系和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都在三峡大坝的控制范围之外。有专家指出,一旦这些支流与干流洪峰重合,加上长江目前河道安全泄量严重不足,三峡工程不能彻底解决超额洪量的问题。以1954年洪水为例,1954年洪水的分洪量是500亿立方米,这就意味着,即使当时就有三峡水库的调节,也还有近300亿立方米的洪水要靠分洪等其它方式解决。
去冬今春以来,旱涝交替拷问着中国的水安全。建造具有足够蓄水能力的水库,是解决人类水资源矛盾的最主要途径。因此,加强长江上游水资源开发,增强长江上游水能调控能力,进一步完善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长江防汛抗旱能力。(作者 刘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