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国资委:起草央企股权多元化改革方案

  近日,国资委正在起草《中央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方案》。
  这份文件是国资委正在研究制定的71个有关混合所有制改革配套细则之一,目前正在初稿的制定过程中,按照计划,将在7-8月份开始征求意见,10月份上国资委主任办公会,而真正落地需要等到10月份之后。
  另据了解,央企大管家国资委眼下对混合所有制的态度也从之前的积极鼓励转变到现在的谨慎前行。国资委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混合所有制靴子的真正落地,需要等到相关改革的顶层设计及配套细则政策出台后。
  此前一段时间,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等十多家央企和地方政府纷纷提出混合所有制的改革计划,不过,目前都还没能进入到实际操作阶段。
  根据经济观察报获得的信息,在《中央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方案》出台前,那些对混合所有制抱有期待的央企和地方政府,除了时间上需要等待国资委的政策落地之外,未来具体的操作细节也或将有些不一样。
  今年6月初,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到:“绝不能搞国有经济大规模撤退、大规模减持,绝不能影响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主导作用,要坚决防止抛售优质国有资产。”
  国资委内部人士对上述观点给予了认可,并对经济观察报强调说,央企里面的优质资产未来是不可能大规模拿出来搞混合所有制,现在国有资产存量中有些是盈利能力很强的板块,把这些拿出来让给民资或外资,这个是不允许的。因为此次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增强央企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不是说不要国企了,也不是说仅仅为了简单的降低国有股比重而进行混合。
  此外,对于前期央企和一些地方一哄而上地推出混合所有制改革,该人士也提出了担忧:全国范围内这么大规模的国有资产退出或者减持,很多资产也容易被贱卖,大家一哄而上,是卖不上价格的,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接盘人。所以对于前期不少央企的“抢跑”行为国资委也不鼓励。
  上述国资委人士还特别强调,未来混合所有制应该更多的在充分竞争领域内开展,如果涉及到带有垄断性质和资源类特点的央企,混合所有制推进过程中更多的是要在增量上做文章,而不是存量。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也倾向于这种观点,他认为充分竞争领域容易统一认识,而且只有在这个领域里面可以不做硬性的股权比例的规定,外界对于这个领域认识上的分歧较小,在这个领域里面,可以探索多种方式,存量增量都可以进行尝试,而其他领域则应该尽量先不碰,改革应该秉持先易后难的原则。
  前述国资委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尤其是这些涉及到自身功能定位的央企,其混合所有制的启动更应该在明确功能定位后才能启动。
 经济观察报了解到,尽管对于央企的功能定位还在研究制定中,但是在此轮国资委关于央企分类监管的调研中,很多央企都希望将其划入充分竞争性企业这一类。
  中国国电集团就是典型之一,它希望在投资项目审批和电价方面能够加快去行政化,从而将其划入充分竞争类的企业。因为这意味着,只要划入充分竞争类企业,未来改革的空间就会更大。
  但混合所有制改革靴子的真正落地,需要等到国资委关于此轮改革的具体方案及配套政策的出台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两会期间明确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
  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对经济观察报说,“这一轮国企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各个方面,诸如国资监管部门的功能调整、企业分类监管、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或国有资产投资公司的组建与改造等等。没有这些系统的设计,新一轮的改革效果将大打折扣。”
  据悉,未来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除了《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方案》和《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这三份纲领性文件,还会有配套的71个细则文件出台,对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国企国资改革进行全覆盖。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国企改革定调后,拥有45万亿元资产的113家央企,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此后,在短时间内数家央企先后抛出一个又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混合所有制项目。
今年2月19日,央企中石化发布的《启动中国石化销售业务重组、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的议案》,该议案决定在中石化油品销售业务板块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在社会和民营资本持股比例不超过30%的情况下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
  随后包括中石油、中海油、中电投等十几家央企开始陆续表态要出台混合所有制改革举措,部分央企不仅清晰了改革方向,而且还制定了进一步的改革方案。
  但几个月过去,上述央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的进展并没有按照预期般推进。以中石化为例,按照中石化3月份公布的改革时间表,6月底中石化将完成油品销售业务的审计和评估工作,并公布引资方案。可是时间已到,中石化的引资方案仍未出台。
  6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场石油混合所有制论坛上,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展,也均以“不方便谈论”等理由避而不谈。据悉,除了石油领域外,其他领域的央企近期爆出的改革也都还未进入实际引资阶段。
  而此时,国资委的态度也开始出现细微的转变,从早期鼓励央企出台方案,到近期,业内的诸多文件中开始用“抢跑”来界定始于今年年初的央企的上述作为。
  一家央企高层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国资委之前鼓励各家央企出台自己的方案,也可能只是希望对央企有一次摸底,并不希望央企采取真正的动作。现在对我们来说,做的太多会被担心扣上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不做吧也担心被认为改革态度不积极。”
  来自于国资委的消息人士称,目前对于央企的“抢跑”行为,国资委的确是不鼓励,特别是涉及到央企功能定位,而且可能会突破现有的政策范围的,应在国资委关于国企改革的顶层方案以及细则出台之后,才能进一步的推进改革。

发布日期:2014年07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