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三峡库区拟用“鱼吃藻”技术改善水环境

    本网讯(谢泽 李志远 报道)近日,中国三峡集团枢纽管理局在长江二级支流高岚河放流了60万尾家鱼鱼苗,标志着“生物操纵技术控制三峡水库藻类水华的试验第二阶段研究”正式启动。此次试验旨在探究滤食性鱼类群落对水库藻类水华的控制效果和改善长江水环境方面的作用。
    记者从三峡枢纽管理局相关技术人员处了解到,三峡工程蓄水后,随着库区沿线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水库面源和点源污染较为严重,库区大部分支流氮、磷含量较高,总体处于中-富营养状态,为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少部分支流、局部范围产生的藻类水华提供了物质基础。
    水库藻类水华问题是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三峡枢纽管理局针对其控制方式和手段开展了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和探索。2008-2009年,该局第一次开展生物操纵技术对藻类水华控制效果的研究。试验水域为氮、磷含量较高的高岚河水域并对该水域实施了禁渔。试验期间高岚河水域未发生一起藻类水华事件,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对水库藻类水华有控制。但禁渔解除后,高岚河又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华。
    此次试验在上一次试验的基础上,优化了放流群落,共投放白鲢鱼种48万尾、鳙鱼鱼种12万尾,研究白鲢、鳙鱼群落在控制藻类水华和改善水体环境方面的能力。根据分工,此次放流工作由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负责实施,试验效果监测及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承担。
    图为来自三峡枢纽管理局、中科院水生所的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在向高岚河投放鱼苗。(谢泽 摄)

发布日期:2011年05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