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资讯|氢能助力杭州首个“零碳”园区;工信部印发《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时间: 2021年08月25日浏览数:

一、政策动态

1、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用3年时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

7月21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下达2021年国家工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的通知》,首批确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总量为3535家,其中数据中心能效专项监察270家。在《数据中心能效专项监察工作手册》中,工信部对数据中心PUE监察步骤做出详细要求,通过自查与现场监察结合的形式,核查数据中心PUE标准落实情况,能效审查趋严。“碳中和”背景下,认为未来“绿色化”能力或将成为IDC厂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看好IDC厂商两条发展主线,一是围绕能源侧布局,在绿色化发展深耕的厂商;二是具备优秀能耗控制能力及运维能力,围绕客户需求布局核心资源的厂商。

2、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后称“通知”),提出在河北、吉林、浙江、山东、广东、重庆、陕西等7省市开展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碳排放交易侧重在生产环节控制碳排放,而环评则是在项目建设之前就需要进行审批,从源头把关。“通知”要求在碳排放环评中,除了计算项目的碳排放总量以外,还需从能源利用、原料使用、工艺优化、节能降碳技术、运输方式等方面提出碳减排措施。“意见”也强调新建、扩建“两高”项目应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等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预计燃气发电机组、短流程电炉炼钢等低碳技术路线将加速推广。同时掌握低碳技术的头部企业获取新增产能指标相对其他企业更为容易。

3、《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

为推动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2021年7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联合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首次提出装机规模目标:预计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接近当前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10倍,该发展前景和市场规模给行业带来巨大信心。

4、《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正式印发

2021年7月2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将拉大峰谷电价价差。《通知》要求,各地结合当地情况积极完善峰谷电价机制,统筹考虑当地电力供需状况、新能源装机占比等因素,科学划分峰谷时段,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系统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方,峰谷电价价差原则上不低于4:1,其他地方原则上不低于3:1。各地要在峰谷电价的基础上推行尖峰电价机制,尖峰电价在峰段电价基础上上浮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0%。可参照尖峰电价机制建立深谷电价机制。《通知》明确了完善我国目录分时电价机制的具体措施,有利于在“双碳”目标绿色约束以及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下充分发挥分时电价信号作用,服务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促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二、行业动态

1、氢能助力杭州市首个“零碳”园区

近日,位于杭州市临江高科园的格力智慧园区通过相关部门审核,启动建设杭州市首个“零碳”绿色园区。园区改造将在5个月后完成,届时园区接驳车、物流叉车等工具和办公楼、生产车间、数据中心等场所都将用上绿色清洁电。格力公司通过和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合作,构建园区级能源互联网,根据电能供应“谷峰”变化,在电力负荷低谷时段制储备氢能,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实现氢能发电。

2、工信部:全国采矿业“5G+工业互联网”步入快速增长期

自 5 月 27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山西召开采矿行业“5G+工业互联网”现场工作会以来,采矿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合作,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赋能采矿业转型升级,促进提质降本增效,保障安全生产。全国采矿业“5G+工业互联网”建设明显提速。“5G+工业互联网”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截至7月中旬,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甘肃、安徽、陕西、广东、江苏等多省新上采矿类“5G+工业互联网”项目 28 个,签约金额约 3.5 亿元。华为发布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一网一云一平台” 智能矿山解决方案,通过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构筑一张5G网络、一体化的云设施、以及标准化集成化的数字平台,助力生态伙伴提升智能化能力,共同实现煤矿数字化升级、智能化改造。(通信世界网)

3、山西省扩大BIM技术应用试点企业范围

为进一步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提升山西省工程建设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山西省进一步扩大BIM技术应用试点企业范围,将全省骨干建筑业企业中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或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的32家建筑业企业纳入BIM技术应用试点企业范围。新增试点企业应在本年度新承担的施工或总承包任务中,至少选取3个项目开展BIM技术应用,次年逐步扩大至5项。原试点企业及新增试点企业将充分发挥骨干带头和引领作用,积极开展BIM技术应用,不断提升BIM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能力,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为山西省建筑业转型升级作出新的贡献。

4、美国汽车电动化超预期,中国产业链有望受益

美国拜登政府3月发布《基础设施计划》提议投资 1740 亿美元支持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5月发表演讲力推汽车电动化,5日设定了美国到2030年零排放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销量达50%比例的目标,超出市场预期,有望成为继中国、欧洲之后全球电动车的重要增长极。考虑中国中上游环节,例如锂电、锂电材料、锂电设备、热管理、资源及加工等环节已经深度配套全球客户,且部分企业已经或者正在筹备于美国建厂,在中美贸易环境不恶化的前提下,产业链中上游的中国优质供应商有望继续受益,尤其是特斯拉供应链,短期有望充分享受配套的业绩弹性,中长期看产品壁垒高、示范效应强。

5、第三方数据中心快速成长,一线地区IDC具有稀缺

在全球市场上,Equinix、DLR等第三方数据中心已成为主力供应商。中国市场上,运营商仍占据主导位置,加总份额50%左右;第三方数据中心快速崛起,万国数据、光环新网、宝信软件、数据港等上市公司投资规模快速提升。国内固网独特的环形拓扑结构,以及经济区域分布结构,共同决定最具价值IDC资源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此外,由于IDC本身的高能耗属性,一线地区IDC资源具有稀缺性。亦有互联网、科技企业将部分IDC放置于二三线地区,以承载非核心业务冷数据的需求,形成阶梯型IDC资源分布结构。预计国内电信运营商、第三方IDC厂商将长期共存,同时近期北京等一线城市对IDC能耗要求的不断提升,“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对国内IDC建设的统筹规划等,有望推动行业长期发展更为健康有序,加速长尾企业的快速出清,并抑制民间资本过热投资行为。

三、企业动态

1、上海电力与壳牌(中国)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氢能等方面务实合作。

8月2日,上海电力与壳牌(中国)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国内外市场积极开展氢能、清洁能源及碳捕集与封存等方面的武士合作。

2、一汽解放与博世动力签署战略合作,深度聚焦氢能领域。

7月27日,一汽解放与博世动力进行高层会谈,就氢能发展规划与布局、氢动力电动车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会后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燃料电池发动机、氢发动机等方面深度合作,助力能源结构转型、推进低碳发展。

3、福田莆田北岸经开区签约国家能源集团,合作开发可再生能源与绿色氢能产业项目。

北极星氢能网讯:近日,莆田北岸经开区与国家能源集团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合作开发可再生能源与绿色氢能产业项目。按照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可再生绿氢供应基地、整区光伏、风光氢一体化全产业链、综合智慧能源、零碳示范园区建设、绿色增量配售电业务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先行开展氢能产业和新能源产业规划及项目实施。

4、中石化河北石油首座固定式加氢站启用。

张家口崇礼西湾子加氢站于8月3日正式建成启用,为2022年冬奥会保障站点之一。该站被列为中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采用35MPa固定+70MPa撬装工艺,设计规模为日加注能力1000kg。“十四五”期间,中石化河北石油拟建设加氢站50座,力争100座,顺应能源变革和产业大势,提前布局终端,引领产业发展,助力京津冀氢能产业发展。

5、中国能建与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签署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

7月31日,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总投资约500亿元。项目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与运营,涉及光伏发电、电化学储能、氢能及海上风力发电等建设内容。

四、科技前沿

1、宁德时代举行首场线上发布会,发布了公司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

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与锂电池混搭创新的锂钠混搭电池包也在发布会上首次亮相。分析师称若通过钠离子+锂离子电池体系的集成,或打开低端乘用车空间,且三元体系+钠离子电池、铁锂体系+钠离子电池等均可适用于不同场景,未来应用场景广阔,性价比凸显。

2、为实现无碳社会,丰田汽车公司决定启动一项计划,通过利用日本九州当地的地热工厂发电来生产氢气

丰田将接收这些氢气供应,用作福冈县一家汽车工程的燃料电池叉车的燃料。

3、日本发现二氧化碳吸收效率达10倍的物质,有望在碳中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东京都立大学开发出能回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效率最高可达到目前使用的二氧化碳捕获物质10倍的方法。研究人员在进行实验时发现了这种物质,能高效吸收二氧化碳而形成白色固体并沉淀,他们发现这种物质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是通常的胺的5-10倍。报道认为,如果这种方法能够实用化并广泛普及,到2050年有可能可以回收人类排放的大部分二氧化碳。

相关推荐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1号B座
  • 联系电话:010-57082438
  • 邮箱:ctgt_public@ctg.com.cn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2021 三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20031398号-1